你是否常在想為什麼要做好服務?
為什麼產品明明很好卻賺不到錢?
因為你的產品對顧客來說沒有相對應的價值,在顧客的心中你的產品並不值錢,所以你無法增加你的售價,因此利潤空間也無法提高。這也就是我們需要對顧客好一點的原因,因為提升
你產品對顧客的價值,你才有機會創造更多的利潤。
舉例來說,產品是指你賣的東西是甚麼,例如咖啡。商品是產品與品牌的結合,例如Nescafe (雀巢咖啡)的即溶咖啡。一個可以泡製一杯的即溶包大概約5元,加上了幫忙製作的服務之後,商品價值提升了,價錢也對應提升,例如City Café,一杯50元起跳,如果再加上優質的空間配置,一杯就來到125元以上的星巴克咖啡。這也就是將產品加上品牌,再給予對應的服務之後,所提升的商品價值。製作一杯咖啡的成本相差的並不多,但是給予不同等級的服務,就能創造更高的利潤。
在商場上每個產品都有一個對應價格,例如新飲料上市,在產品定價上面一定會參考同樣的競爭品牌價位約多少,消費者可以接受的售價為多少。即便是擁有破壞式創新的新產品上市,一樣也必須跟具有相似功能的產品進行比較。例如IPhone剛上市時,觸控螢幕手機並非新功能,而當時各牌的旗艦機種價格約落在2萬台幣左右,所以一開始的訂價不能差太多。也因此在價格固定的情況下,成本就成了賺錢的關鍵,也就是台灣大多數企業的模式,降低成本以求利潤,因為市場決定價格。
但是要怎樣才可以提高售價?這時候服務就是關鍵了,以星巴克為例,一樣都是咖啡,提供了有優質的空間環境,給予顧客一種不一樣的感覺,讓一杯咖啡售價打破當時大多數台灣人對咖啡價格的限制。當時的台灣主流的飲料是手搖飲料,珍珠奶茶當時一杯約25元 (現在是40-50元)。而當價格大幅度增加之後,高價格反而變成了商品的重要價值,他提供給顧客一種不一樣的身分象徵。
這時候我們就要來討論「顧客價值」這個觀念─「顧客價值」指的是顧客對於特定品牌的商品或服務在價值上的相對性評估。包括了以下兩個面向:
- 心中價值:顧客從商品或服務所能給予的利益 (獲得的滿足感),主觀性的判斷其價值
- 價格價值:用「價格」來認定商品或服務所具有的價值。
- 相對應價值:除此之外,在新時代以上兩種融合之後所產生新的價值,也就是台灣流行的C/P值 (性價比)。也就是顧客會將特定品牌的商品功能和服務,與同期和同類型商品進行比較,能夠用最少的價格獲得相同的產品,該商品或服務在顧客價值較高。
以當時City Café剛開始推出的時候,在企業內一個人拿星巴克咖啡和拿City Café會顯示出不同的社經地位,因為價格決定了價值。
這也就是民間常講的,借錢的人要開雙B,才會容易借得到錢,是同樣的道理。當我們提高了服務或給予商品更多的附加價值,足以提升商品的售價,進而提升商品的顧客價值,就能產生一種正向循環。這時候顧客購買這個商品不再只是比較功能,而是以商品所代表的價值做為購買的依據。例如購買IPhone的人純粹只是因為他是IPhone,所以每當有新機出現時,就一定要花錢購買,即便這個價格需要消費者1-2個 月的薪水。
同樣地,即便LV現在也不是所有產品都用真皮,但對消費者而言,他就是LV,所以消費者會願意花比路邊攤貴百倍的價格,去購買一個塑膠皮的皮包。
即便消費者都知道高級車如賓士、BMW、AUDI的汽車天篷會在使用幾年之後掉下來,需要再花大錢更換,消費者依然會購買,因為他的品牌與它的價格,所帶來的價值─對車主的身分有加值效果。而這時候原廠只要說,天篷會掉下來是因為環保材質,用一種普世價值來解釋,就能夠解決消費者對於品質的疑慮。但如果是平價車,這樣的解釋可能就不能消除消費者的憤怒。
以手機為例,小米手機當年運用行銷策略得宜,所以風靡一陣子,但是對消費者而言小米手機就只是CP值高的便宜手機,即便他的旗艦機種功能不會比IPhone差,甚至更為先進,但他所能賣的價格就只有IPhone的一半,因為他的品牌價值已經在顧客心中定型,顧客價值是低的。
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對顧客好?因為唯有提高顧客價值,才能創造更高的利潤,達到原本商品價值的數倍到數十倍。
《備註》
商業模式的成功不會只有單方面的努力就可以,所以上述的內容只是單一面向,商品品質、通路模式、定價模型、行銷策略等也是關鍵,這都是比較複雜的規劃。在進行商業模式的規劃與執行時,有許多面向要考量清楚,這可以透過外部顧問專家來協助,用他們的實際操作經驗,才能做好校正目標,並且有效執行。
《未經許可,請勿轉載或用於商業用途,感謝您!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